
14年成都本地老牌影视公司

不止会视频制作,更懂视频营销

创意精彩,制作精良

团队设备自有,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哪吒》导演饺子曾说:“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那么,我们一起来聊聊成都影视制作公司的突围与未来。
当动画电影《哪吒2》片尾字幕缓缓滚动,影院灯光渐亮,仍有观众驻足凝视——138家中国动画制作公司的名字一一闪现。这份“荣誉”名单,不仅是影片背后的强大支撑,更折射出中国动画产业链从分散到协同、从代工到共创的蜕变之路。
“这138家制作公司大多来自国内动漫游戏产业相对聚集的地区,如北京、成都、上海、苏州、深圳、杭州等地。与此同时,各大区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成都具备强大的IP孵化和设计制作能力。”王敏说。
如今成都动漫产业高效协同的背后,是成都20年产业积淀的爆发。
2006年,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成为国家级游戏动漫基地,但长期困于“代工链底端”。转折发生在2019年,《哪吒1》以50亿元票房破局,资本与人才开始向成都倾斜。如今,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集了可可豆、墨境天合、千鸟文化等60余家企业,形成“剧本—分镜—建模—渲染—衍生”的全链条。园区内企业直线距离多在百米内,“硬盘跑腿比网络传输更快”成为行业笑谈。
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成都过去是动漫行业的‘富士康’。”在《哪吒》系列电影诞生前,成都动漫企业大多承接北上广深的内容加工,“我们做的是特效、渲染这些技术活,但核心创意和IP开发都在外地。哪怕是可可豆,在创作《哪吒》期间,为了创收也持续在接外包活。”
转变始于《哪吒》的成功。可可豆创始人饺子用5年时间打磨首部作品,这种“长期主义”在强调短平快的商业环境中堪称异类,却最终撬动了整个城市的产业格局。“《哪吒》火了之后,不少外地投资方主动找上门,问我们能不能在成都孵化新项目。”这名业内人士透露,近两年,成都更多的动画制作公司开始尝试原创开发 ,“不过,做原创最大的压力来自资金”。
为了实现产业跃升,成都各级政府力求对动漫产业的扶持“精准滴灌”,《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更明确提出“建设国际动漫游戏之都”。
今年1月3日,由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天府国际动漫城共同举办的“天府动漫 追梦同行”成都动漫产业生态路演活动在天府国际动漫城园区内展开。
“会上,动漫产业金融服务站正式成立,标志着金融资源与园区的深度融合。”天府国际动漫城的运营方——四川旅投漫话世界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柏桦向记者介绍,对于许多文创企业而言,资金瓶颈往往是制约其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低成本、高灵活性的贷款产品——“文创通”应运而生。自推出以来,“文创通”已为众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能有效缓解文创企业的资金压力。
14年成都本地老牌影视公司
不止会视频制作,更懂视频营销
创意精彩,制作精良
团队设备自有,没有中间商赚差价